活动时间: 2024-04-09 13:00-16:30
活动地点: 展馆W105会议室
主办单位:
会议简介:
双碳目标不仅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且为制冷空调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制冷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与电力系统之间存在不协调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也增加了碳排放。因此,制冷空调系统需要与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友好互动,共同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本论坛将深入探讨这一议题,为制冷空调系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以期实现更加智能、高效、环保的空调系统。
主席:
郝斌 教授级高工,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光储直柔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郝斌,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直流建筑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专家,发起成立光储直柔专业委员会并担任秘书长,国际电工委IEC/SyC LVDC/AhG8建筑中的低压直流应用特设工作组专家和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 PES直流电力系统技术委员会低压全直流技术分委会副主席。长期从事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致力于低压直流建筑应用关键技术和光储直柔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直流供电建筑与智能微网整合应用研究”和“低压直流建筑关键技术验证与产品研发”、住建部“光储直柔新型建筑电力系统技术集成与示范”和“光储直柔建筑关键技术研究”等20余项相关科研项目,主编了《民用建筑低压直流配电设计标准》,牵头建设了直流建筑半实物动模仿真实验平台,开展了深圳未来大厦、北京太古里15号楼和红馆微电网改造、江苏电科院办公楼等多项直流建筑与光储直柔工程咨询与设计。主/参编标准12项,主编书籍5部,获省部级奖励“华夏建设科技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所带领团队获“十一五”全国节能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刘晓华 教授,清华大学
刘晓华,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长期从事公共建筑节能、低碳建筑与暖通空调系统方面的研究,发表SCI检索论文逾150篇,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6部,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报告:
1. 高密度城市碳中和及建筑的角色和能源柔性建筑技术
——王盛卫 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智慧能源研究院院长、建筑能源与自动化讲座教授
报告简介:
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有效的储能技术及高效节能技术是低密度地区建筑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然而,高密度城市的高层建筑通过同样的方式实现碳中和显然不切实际。高密度城市高层建筑如何实现碳中和或者应该做出哪些贡献,需重新考虑。高层建筑能源柔性及其高效利用,促进可再生能源在电网中的总体高比例渗透,是其贡献电力系统碳中和的有效和实际的途径。本报告将讨论高密度城市建筑贡献碳中和的潜力及角色,并介绍建筑能源柔性强化和电网需求响应控制技术,及对传统建筑系统控制技术的必要升级改造。
报告人简介:
王盛卫,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智慧能源研究院院长、建筑能源与自动化讲座教授、美国采暖工程师协会会士(ASHRAE Fellow)、 国际建筑性能模拟协会会士(IBPSA Fellow)、英国皇家注册设备工程师协会会士(CIBSE Fellow)、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士(Fellow)。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及空调系统和建筑自动化,包括:能源系统优化、优化控制、诊断及调适,能源柔性建筑技术及智慧建筑技术等。2016年入列世界“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前150名高被引学者;在全球科学家排行榜中列“建筑与建造”领域第20位(2021年), 列“能源”领域第194位(2022年)。主持香港研资局重大项目(CRF) 1项、面上项目(GRF)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杰青基金等共50余项。领导和承担香港众多商业及工业建筑节能优化项目(包括环球贸易广场等著名地标性建筑),实现节能15%-42%。
2. 面向建筑-电力友好交互的建筑储能容量配置优化方法
——张涛 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建筑侧蓄冷与蓄电是用户侧重要的蓄能手段,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下,建筑侧蓄冷与蓄电有何新的要求?面向新型电力系统中用户侧储能、协助电力系统供需匹配调节的新需求,建筑侧蓄冷与蓄电应如何进行设计、运行?用户侧蓄冷与蓄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何?本报告将对上述问题开展探讨。
报告人简介:
张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效空调系统与光储直柔建筑方向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研究探索,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点击下载
3. 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光储直柔示范建设及柔性调控成果
——王超 高级工程师,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实验室主任
报告简介:
副中心电网“冬夏双高”、“早晚双峰”负荷特征日益凸显,聚焦电力需求侧响应课题,建设以“光、储、直、柔”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开展动态碳排放责任因子实验,验证了园区级负荷参与电网柔性互动的技术路线。
报告人简介:
王超,长期从事电网规划、建设、运维等方面工作,目前承担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实验基地建设运营,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并网主动支撑、直流配电网运行控制、基于分布式新能源集群的微能源网优化调度、碳排放计量监测等内容,在电网技术、电力系统装备、计算机科学与探索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4. 建筑空调柔性负荷参与电力系统需求响应的实证研究
——李雨桐 正高级工程师,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直流建筑实验室副主任
报告简介:
由于提升可再生能源接入与降低发电碳排放,需求响应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建筑是具有高水平负荷调节能力和能源灵活性的能源用户,这表明它们具有提供需求响应服务并实现电网功率调节目标的潜力。介绍了基于空调系统室内温度设定值控制的建筑需求响应方法;所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具有基本反馈控制功能和通信协议的建筑空调系统;建立了考虑温度和建筑热特性影响的负荷预测模型,并在办公建筑进行现场测试,以验证该方法在需求响应实际案例中的实施效果。
报告人简介:
李雨桐,博士, 高级工程师, 现任职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直流建筑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绿色建筑、 建筑节能、 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研究和项目管理工作。作为专项负责人牵头承担了多个区域能源系统规划和方案设计项目,作为主要执笔人承担 6 项 “ 十二五 ” 、 “ 十三五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世界银行 / 环球能源基金、 EF能源基金会项目。
5. 面向直流微网的新型商用空调及其柔性调节策略
——何成军 副高,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硬件专家
报告简介:
1、光伏清洁能源的政策导向。2、面向直流微网的新型DC直驱商用空调。3、DC直驱商用空调的柔性调节策略。 4、海信智慧能源解决方案---ECO-B能源管理系统。
报告人简介:
何成军,20年来以来完成商用空调电控设计百余项。近三年来,本人主持公司光储直柔相关空调产品开发,以及协助公司进行光储直柔产业布局规划。
6. 光储直柔空调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黄猛,格力电器新能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报告简介:
格力光储直柔空调系统是以清洁化、直流化和智慧化为核心,集光伏发电、储能调电、空调节电、智慧管电等多位于一体,极致节能降碳。本次将从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等等几个方面作报告。
报告人简介:
黄猛,基于新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致力于新能源及近用户侧能源互联网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主要方向包括:光储直柔空调及系统、能源路由器设备及系统、氢能与燃料电池、储能系统、直流微电网系统等。
7. 电力友好型空调系统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郑春元 高级工程师,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暖通与能源技术部部长
报告简介: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需求,作为重要环节,建筑中的空调应该承担哪些新任务?本报告从聚合空调单次可调负荷的构成因素出发,阐述了设备、平台、建筑柔性识别及柔性控制层面所要承担的任务及技术实现路径,并通过实践案例说明可调效果。
报告人简介:
郑春元,主要承担多联机空调系统、暖通系统智能化、电力友好型空调等相关研究研发工作,在国际著名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 12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6件。先后获得了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成果奖一等奖等5项省部级科技奖。